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办法
来源: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:奥数网整理 2019-01-27 18:36:53

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办法
1.全面了解学生,尊重学生个性,这是教育学生的前提。
教育学生,不了解学生是行不通的,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如此。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,他们既具有一般普遍的身心特点,同时,由于生活环境、家庭条件等差异,各个学生表现的个性心理及品德的差异也不容忽视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学生,特别是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、产生差异的原因。因为个性差异往往是他们产生与众不同或逆反心理的一个诱因。了解学生还要善于从多侧面、多角度观察分析,发现寻找每个学生的“闪光点”。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,中学生更是如此。一旦他们有了进步,就应该立即表扬,特别对待后进生,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“闪光点”,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的同时,恳切的提出希望,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,进步得更快。这样对于疏导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大有益处的。
2.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。
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。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更是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承担者,党和国家把如此重大的责任教给了我们,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采取最科学、最有效的手段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责任。在疏导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,我们必须做到:
1)加强感情投入,融洽师生关系。用一颗充满挚爱的心去感化学生。面对有逆反行为的学生,教师会产生不满和急躁的情绪,这时要控制和提醒自己: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,要用成人的成熟与冷静控制住事态的发展,要用爱去感化、用心去安抚。
2)不断学习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。俗话说“要给学生一碗水,自己必须有一桶水”,此话说明了我们要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,首先要有较扎实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功底。为此,我们必须要坚定对自己所教理论的信仰,坚信它是科学的,是真理,而且跟上时代步伐。不断学习,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,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,使自己的才智、能力、水平、德行与所履行的职责相符合。榜样示范、现身教育,才最有说服力。
3)优化教育手段、讲究教育艺术。一位心理学家说过“教师应该是一个播种、诱发和培养感情的园艺家,而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教书匠”。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,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,更要讲究教育艺术。一方面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,采取不同方式?如开导式、归谬式、激将式、爱心式等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;另一方面,根据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,采用不同的手段,如,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、社会大课堂、调查分析、辩论赛等。另外,得体有度地利用逆反心理来消除逆反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。有些教师让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当班委,让他参与班级管理,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。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机智。方式手段使用得好,将会事半功倍。
4)善于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。对社会现实生活存在的许多热点、焦点问题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等,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,加以现实的、全面的、具体的、历史的分析。例如:网络游戏、歌星、影星及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、特别是流行音乐要敢于分析,决不可回避,避而不谈反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。比如中学生喜欢周杰伦,我们成年人对周杰伦不可能崇拜。但我就买了一些周杰伦的歌碟,查找了一些周杰伦的资料,发现周杰伦的一些闪光点。其歌词非常具有中国文化底蕴,而且周杰伦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大的作用。在我校举办的一次文艺晚会上,我唱了一首他的《青花瓷》,很受学生欢迎,这样就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。
3. 加强心理辅导、重视学生自我教育。
中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,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。“心病还要心药治”,为此,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,加强心理健康教育,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。同时也要重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,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。要创造各种机会,让学生参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,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、成绩,帮助学生提高信心,指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,帮助学生提高判断的能力,最大可能地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。
相关文章
- 小学1-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
-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
- 小学1-6年级万博体育app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
-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